全国心力衰竭日 | 呵护心脏 享受健康
日 期:2020-11-28 20:51:11 浏览:(818)
2020年11月26日是第6个“全国心力衰竭日”,为加强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提高社会公众对心衰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当日上午9时,我院心血管内科医务人员在门诊二部楼前举办了“全国心力衰竭日”主题义诊活动。
活动中,心血管内科徐晓辉主任带领科室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为过往群众进行了心血管疾病咨询、健康查体、用药指导等,尤其对有心力衰竭症状的群众进行早期干预,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张丹凤护士长与其他护理人员为来访群众进行血压、脉搏测量,发放《心力衰竭科普教育手册》,并为其提供饮食、活动以及情绪等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
在场的年轻人都纷纷表示:“原来心脏病离我们也很近,以后可真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了!”希望通过专业的健康科普,做好心力衰竭的预防,早期干预,避免心脏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
心力衰竭是一类患病率高、再住院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命。很多心衰病人虽住院期间调整良好,但出院后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没有按规定服药或有症状时不及时就诊,导致严重心力衰竭需要抢救和再住院。心衰是慢性进展性疾病,发作一次加重一次,因此,心衰病人的自我管理对避免复发再住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链接:
1.什么是心力衰竭?
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心脏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心脏收缩乏力,血液泵出和输送不足,导致静脉系统血液不能回流到心脏,动脉系统血液不能满足身体脏器的灌注,这就是心力衰竭。举例来说吧,心衰相当于“火车站”出了故障,一来背着行囊的“送货员”无法及时离站,导致车站积压了很多旅客,站外的工厂们则缺乏必需的物资而无法正常工作;二来送完货物该进站的“送货员”进不了站,滞留在“工厂”里,不仅不能给“工厂”提供原料,反而加重它们的负担。
2.心力衰竭的表现有哪些?
由于心脏不能有效泵出血液供给,病人可出现头晕、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少尿等。另外,静脉血液淤积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活动时胸闷、气急、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双下肢浮肿、腹胀、恶心、食欲下降等。
3.心衰患者如何自我管理
记录心率和血压,每日测体重,每日固定时间测体重,如晨起空腹时。如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增长(如1-2天内上升1.5公斤),建议及时就诊调整药物,以免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按医嘱服药 使用列表、药盒等提醒每日准时服药;不要自行随意改变药物用量;看病时带上所用药物清单或药盒;自觉有药物副作用时,请询问医生,不要自行停药。控制饮食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限制水分的摄取量(包括饮料、汤等),每日最多入量1.5-2 L(包括吃喝),少量多次,避免一次喝太多;建议低盐饮食,轻度心衰患者每天摄入食盐2-3g,中到重度心衰患者每天摄入食盐<2g,避免高盐食物如部分调味品、芝士、加工肉制品等,请检查包装上所标示的盐含量,建议使用标准用量的小盐勺,方便控盐;避免高脂肪的食物,尽量吃水果、蔬菜、低脂肪的奶制品、麦片及鱼类;避免摄取太多咖啡因或酒精。戒烟限酒。适度运动 对心脏最好的运动是“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车、游泳、划船、太极拳等;运动量勿过大,循序渐进;如身体不适,请咨询医生。缓解焦虑 必要时心理卫生门诊进行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改善睡眠 睡眠是最好的休息,如果睡眠不佳要服用辅助睡眠的药物。定期随诊 一般每月一次门诊随访,有不适及时就诊。
心血管内科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