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日志】疫情下的仁心仁术 神经外科 王鹏
日 期:2020-03-04 23:34:01 浏览:(1386)
2020年的春节,新冠病毒肆虐,打破了我们平静有序的生活,也扰乱了我们原有的工作计划,一时间,举国上下,千万医务人员奔赴一线,抗击疫情,众志成城。
2月18日,西安市新增新冠肺炎3例,全国新增1751例,到处弥漫着紧张气息。作为神经外科的一名医生,我每天关注着疫情信息,关注着在疫区战友的动态。
傍晚,我下班刚到家。急促的手机铃声响了,是林涛主任:“王鹏,科里刚来一个患者,已排查新冠肺炎,需要全脑血管造影术,现在咱俩去医院,准备手术!”
10多分钟后,我们到达导管室,立即和接诊医生张海平了解了患者的情况,49岁的张女士被家人送来医院时已经神志不清了,CT检查显示,张女士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度吸入性肺炎。
导管室内,技师已启动DSA造影机,麻醉师及助手正在忙着气管插管、安装呼吸机管路、静脉给予全麻药品......医护人员各就其位,完成所有术前准备。这在这时,监护仪忽然显示患者血压正在迅速下降!“快,抗休克处理!”林涛主任紧急部署,冯磊副主任医师及张海平主治医生全力配合,经过抢救,患者血压恢复正常。
林涛主任迅速与麻醉科、医学影像科等相关科室,重新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与原发病和全身麻醉有关,林涛主任坚决而果断:“立即上台手术!”
与此同时,我也更换好洗手衣,穿上我的“战服”——厚重的铅衣,规范洗手、消毒后上台,准备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我们发现患者右侧后交通动脉大动脉瘤。台上,我认真细致,贴钢球,测量动脉瘤大小,经过3D造影,查找工作位,调整C臂角度。台下,林涛主任反复查看造影结果,迅速判断,做出两个诊疗方案:患者右侧后交通动脉起始于动脉瘤瘤颈,单纯栓塞难度较大,方案一是选择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双微导管技术,行弹簧圈致密填塞;方案二,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动脉瘤,使用支架辅助栓塞,后期需要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因此增加出血风险,权衡之后,我们选择了第一套方案。
诊断明确,手术方案及应急预案已完善,我开始在台上井然有序的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林涛主任洗手消毒,穿上铅衣,上台。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神经介入材料,林主任缜密心细,我积极配合,弹簧圈一个一个填塞,操作流畅,动作娴熟,直至破裂出血的动脉瘤被完全填塞,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术后第2天,我随同林涛主任去查房,张女士因严重肺部感染,仍在使用呼吸机。林主任弯下身,靠近患者耳旁,“您能听见我们说话吗,听到就眨眨眼!”张女士配合的眨了眨眼。她已经恢复自主意识了!我和主任难掩喜悦的默契一笑,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林涛主任指示:“加强抗生素、抗血管痉挛药物、补液量治疗,改善呼气,减少降低术后脑梗塞发生;护长,你们最近要多关注她的术后恢复情况......”
3天后,张女士复查胸部CT,大片实变的影已消失。她的各项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已经恢复正常,林主任再次来到张女士床前,笑着对她说:“现在您不需要呼吸机辅助也能正常呼吸了!”张女士微微点头,尽管没听到她的声音,她的口型在说“谢谢”......
大疫当前,前线千万勇士奔赴武汉抗击新冠,舍小家,保大家。我们在后方一如既往,坚守岗位,对每个患者施以仁心仁术,保一方民众安康。
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这场战争全力付出,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胜利就在眼前。加油,中国!
后记:春节放假至陕西省公共卫生时间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神经外科共完成手术20余台,其中介入手术12台,开颅手术8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