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集团医院——佳能(东芝)超高端640层镨黄金CT临床应用介绍
日 期:2019-06-13 15:32:24 浏览:(7837)
2019年6月12日,西北首台、省内最先进的佳能(东芝)第三代超高端640层镨黄金CT-Aquilion ONE ViSION 在我院(西电集团医院)完成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佳能640层镨黄金CT被称为医学影像发展史的一次空前革命,16厘米探测器宽覆盖突破了传统CT形态学成像的局限性,实现了无可比拟的功能学成像,将医学诊断中的无数不可能变成了现实。该设备在我院的投入使用,无疑将为西安市乃至陕西省内的患者带来世界上最高端、最前沿的医学影像检查服务,势必较大地提升我院的诊疗技术水平。
作为世界唯一的佳能(东芝)第三代超高端640层镨黄金CT-Aquilion ONE ViSION ,在CT检查方面实现了:
佳能(东芝)第三代超高端640层镨黄金CT-Aquilion ONE ViSION 是一款集成DR、DSA、MRI、PET/CT等多种影像设备优势于一身的、最先进的影像诊断设备。其改变了影像学的临床诊断模式,在如下方面实现了临床创新。
心血管方面 佳能640层镨黄金CT依托0.275秒的扫描速度、16厘米的全器官覆盖,旋转1圈即可实现心脏成像,彻底解决了心律不齐、房颤等检查禁忌,从而根除了错层伪影。同时扫描剂量大大降低,仅仅相当于64排CT的二十分之一,自然本底辐射的八分之一。对于患有肺心病或患心脏病同时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即使在不屏气的情况下,也能获得高质量的心脏图像。此外还可以对狭窄斑块成分进行分析,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大大降低隐匿性冠心病的致死风险。独有的智能冠脉减影技术,可实现高钙化积分病人心脏成像和PCI手术后支架病人的复查,拓展了冠脉CTA检查的临床领域。
早期肺癌筛查 佳能640层镨黄金CT还提供了一站式早期肺癌的筛查手段。低剂量肺部检查仅需0.1mSv,相当于2张传统胸片的辐射剂量,但病变检出率比传统胸片提高了100倍,配合佳能独有的双血供肺灌注分析软件,实现了肺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与病理检查吻合率高达90%。不但避免了活检穿刺和外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害,而且避免了活检穿刺潜在的肿瘤扩散的可能性。
“脑中风”一站式检查 佳能640层镨黄金CT还配备了独有的一站式“脑中风”解决方案。只需一次检查即可排除脑出血、动脉瘤、动脉狭窄、梗塞、脑实质供血异常等多种病变。检查在10分钟内即可完成,挽救您的“大脑“,并降低检查费用。在美国和欧洲,佳能640层镨黄金CT已成为“脑中风”病人的首选检查手段。
肿瘤精确诊断 佳能640层镨黄金CT凭借16厘米最宽探测器覆盖,唯一在不移床的前提下实现全器官灌注功能成像。一次全器官灌注功能检查,实现包括肝脏肿瘤、胰腺肿瘤、肾脏肿瘤等的准确、早期诊断,文献证明其诊断准确性甚至优于PET-CT,但检查成本大大降低。
骨肌4D功能成像 佳能640层镨黄金CT还搭载了目前最先进的基于原始数据空间的SEMAR去金属伪影迭代技术,能更好的显示体内金属植入物,为骨科术后和血管内金属架和弹簧圈植入评价提供精确的临床信息,同时能够观察到骨骼、肌腱、韧带等在运动过程中的表现,如伸位和展位是否良好,肌腱是否滑脱,运动是否受限等等,对运动功能损伤和损伤后的恢复从单纯的静止的形态学成像跨越到功能学成像,开辟了前所未有的CT成像的新领域—运动功能学CT四维动态评价。
佳能(东芝)第三代超高端640层镨黄金CT-Aquilion ONE ViSION 在实现临床检查突破的同时,还搭载了最完善的辐射剂量控制技术,和螺旋CT相比,辐射剂量下降了80%,真正实现了安全检查。特别适合于婴幼儿及高端体检筛查的临床需要。
相信佳能(东芝)第三代超高端640层镨黄金CT-Aquilion ONE ViSION 在我院投入临床应用,能够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更准确更高效的CT诊断检查服务,提升我院乃至西安市西郊区域医疗临床诊疗水平,造福周边人民群众!(下附检查病例)
临床应用病例
1、中枢神经系统
病例一 男,53岁, 突发右侧肢体力弱, 言语不清, 伴恶心呕吐、 伴头晕头昏、 伴视力模糊, 无 意识障碍、 无面瘫。
CBT CBV MTT DLY TTP
从图中CTA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M 1段闭塞。
脑灌注所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DLY、 TTP、 MTT时间显著延长,CBF略减低, 考虑为 急性脑梗死; 左侧额叶、 顶枕叶CBF、 CBV显著减低, 符合软化灶表现。
经大动脉脑血管造影+机械血栓清除+动脉内溶栓术, 显示血管病变位置与CTA显示病变 位置相符, 治疗后, 该血管供血区域得到明显改善。
核磁共振检查证实梗死核心区域与灌注图所示区域匹配。
患者术后复查脑血管灌注一站式检查, 脑血管CTA显示原闭塞的左侧大 脑 中 动 脉M 1段 此 次 显 影 通 畅 , 局 部 中 度 狭 窄 。 脑 灌 注 分 析 显 示 左 侧 额 叶 及 顶 枕 叶 软 化 灶 改 变 , 基 本 同 前 ; 原 左 侧 的 大 脑 中 动 脉 供 血 区 大 面 积 灌 注 异 常 较 前 明 显 改 善 。2 0 1 8 - 1和 2018 - 5月两次复查, 都显示原堵塞血管通畅, 与溶栓后对比无明显变化。
640层宽体探测器CT为16 cm覆盖不动床一站式神经成像, 通过一次注药, 一次扫描可以 获得完整的纯动脉期、 纯静脉期和脑血流功能灌注成像及动态CT- DSA电影图像, 每一个动 态 数 据 都 是 在 同 一 时 相 获 得 , 同 时 包 含 了 解 剖 和 功 能 的 信 息 , 通 过 对 神 经 一 站 式 的 快 速 分 析, 在60 秒内就可以完成急性脑卒中的全面评估。
不动床的采集模式避免了螺旋穿梭式灌注带来的全器官不在同一时相采集、 连续曝光剂 量大的不足; 独有的SVD+算法带来精准的灌注结果, 结合独有的全颅冠状位和矢状位的灌 注图及血管与灌注融合图像可以清楚显示梗塞血管及其造成的低灌注区域, 带来精准的检查 结果。
此外, 机器同时搭载了双空间多模型的AIDR 3 D迭代技术, 使得神经一站式检查的剂量 仅需2 - 3 m Sv,造影剂用量仅需40 ml,有效降低了检查所需的辐射剂量和造影剂用量, 特别 适合需要多次复查的患者。
病例二 男,69岁, 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麻木不适, 此症状间断存在, 持续数分钟, 活 动后好转。 于1周前上述症状持续存在, 活动后未见好转入院检查。
根据左侧颈内动脉闭塞的长度、形态以及侧枝循环代偿情况,考虑左侧颈内动脉为慢性闭塞。
脑血流灌注图可见CBF轻微下降,CBV略升高,MTT升高 ,TTP升高明显。
640层宽体探测器CT灌注联合CTA检查,可在CTA扫描发现血管异常时, 应用CTP协助发现异常灌注区, 对缺血的程度及代偿情况进行评估; 对照多时相血管CTA,找到责任血管, 评 价侧支循环; 两者从形态学及功能学多方面对缺血性脑病进行评估, 对临床个性化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病例三 男,66岁, 突发头痛30分钟, 颅内多发小动脉瘤。
CT平扫可见颅内左侧小脑区有环形高密度影,CTA- MIP中显示左小脑后下动脉瘤, 直径 约3 mm(黄箭头所指)
VR图像中清晰可见前交通动脉处小动脉瘤1直径约2mm(红箭头所指)
有文章指出, 减影容积CT血管成像对于检测脑动脉瘤(3 - 8 mm)的敏感性: 大于8毫米为95 . 6 %左右, 而对于小于3毫米的微动脉瘤却很容易漏诊。
640层宽体探测器CT拥有0 . 5 mm层厚的探测器单元, 对于细小的病变能够清晰显示,大大提高了对微动脉瘤的检出率。
病例四 男,64岁, 头晕胸闷查因。 执行头颈血管+心脏冠脉一站式低剂量扫描。
一次扫描 、一次打药60ml完成头颈心一站式扫描,各血管及小分支清晰可见 , 颈 部 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冠脉有狭窄及多发斑块。
2、心脏应用
病例一 女, 78 岁,心前区轻度疼痛, 胸闷气短, 行冠脉CTA检查HR 57 - 120 bpm。
病例二 男,30岁, 右心房占位性病变,心功能Ⅱ级,心律失常,心房纤颤, 平均心室率92次/分。
术前CT检查:
右心房增大,其内可见占位性病变,通过独有的三维染色后处理,可以对肿瘤进行染色, 以便于确定肿块与心脏血管及其他周围结构的关系。
心脏彩超及食道超声可见右房内囊性占位病变;室间隔及左室壁厚度正常高限;双房大;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彩色血流示: 各瓣膜未见病理性返流。
肿瘤病理结果与CT检查显示的大小、 形态相符合。
术后CT检查:
术后可见右房形态正常, 心脏其余各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640层宽体探测器CT实现了3 20排谱黄金宽体探测器1 6 cm的 超宽覆盖范围, 与2 7 ms超 快时 间 分 辨 率 的 完 美 结 合 , 可 以 实 现 微 剂 量 高 清 全 景 电 影 成 像 。 特 别 是 在 冠 脉 检 查 上 , 可 以 实 现一次心跳下的心脏冠脉检查, 实现复杂心率情况下高清冠脉成像的100 % 检查成功率。
此外,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提取心脏冠脉,明确肿瘤大小、形态、表面特征、位置及三维展示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还能提供心功能等各项参数,以便临床对心脏情况做一个充分的评估,术前充分设计好方案尤为重要。
病例三 女,51岁, 近一年经常性不明原因胸痛
一次扫描、一次打药70ml,冠脉+全腹CTA扫描,可见冠脉血管多发斑块,腹部血管CTA未见异常。
该检查使用640层宽体探测器CT160排螺旋扫描技术,实现了全身大范围CTA检查以及胸痛三联征一站式检查,仅需一次药,在一次扫描中实现采集。
病例四 PCI后复查,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
冠脉减影前 冠脉减影后
病例五 高钙化积分冠脉检查
3、胸部应用
病例一 女,30岁, 行巨乳症术前CT检查。
绿色血管是锁骨下动脉和内乳动脉。 紫色的是从内乳动脉上面发出来的胸廓内动脉, 主 要是滋养乳腺的内上象限。 红色血管是从腋动脉发出的胸廓外动脉, 滋养乳房的外下象限。
病例二 女,28岁, 胸部塑型术后复查。
运用640层宽体探测器CT设备小焦点、高清模式的超低剂量智能追踪法及动态灌注扫描方式,通过了解锁骨下动脉、胸廓外动脉、胸廓内动脉、腹浅动脉以及远端分支,和所支配的从浅表到深部组织的供 血,方便对巨乳症、乳腺癌皮瓣移植术后及胸部塑形等患者的精准手术,保证末梢循环和皮肤组织的供血,减少远端末梢组织的坏死以及并发症。给临床医生进行手术入路指导。
4、腹部应用
病例一 女,71岁,反复发作心慌、 胸闷、 出汗,血糖2 . 56 mmol/ L。
免疫组化:
CEA(-),CD31:血管内皮细胞(+),Ki67:约1%瘤细胞阳性,CK8(+),CK19(+),S yn(+),CgA(+)。
动脉期可见胰腺体尾部肿瘤明显强化,CT-MIP图可见供肿瘤血血管,VR图像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供血血管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术后结果为胰腺体尾部胰岛素瘤。
病例二 女,63岁,以持续性腹部疼痛不适半天就诊。既往有冠心病15年、心房纤颤史5年余;高血压5年。
采用心脏+主动脉血管一站式检查,可见该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充盈缺损,同时显示左心耳内多发血栓, 随时有血栓脱落的危险。
全麻下行剖腹探查、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取出术, 病理显示血栓样组织机化。
患者术后第三天,由于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语言受限,急查CT发现多发腔隙性脑梗塞,MRI检查后明确左侧急性梗死。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栓子多来源于心脏,也可来自于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分出,主干口径又较大,脱落的栓子易于进入,在血管狭窄或分叉处导致血管栓塞。
临床表现主要有“Bergan三联征”1 、剧烈而没有相应体征的腹痛。2器质性心脏病和并发心房纤颤的心脏病。3、胃肠排空障碍表现如腹泻、 血便。
640层宽体探测器CT扫描速度快,可进行大范围心血管一站式检查,快速排除血管病变,且由于探测机单元只有0.5mm,对于一些微小的病变也能清晰显示。
病例三 男,54岁,10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胸背部疼痛,呈胀痛,伴有大汗、头晕症状。
腹盆腔CT肠道充气成像可见横结肠脾曲结肠癌, 升结肠及降结肠多发息肉
腹腔镜见腹腔粘连较重, 转开腹手术, 取左侧腹直肌切口, 逐层进腹, 于横结肠脾曲触 及一肿块, 遂行左半结肠切除术。
640层宽体探测器CT扫描速度快, 扫描时间只用了2 . 3 s,克服了胃肠道蠕动造成的伪影 和漏层, 使腹部图像质量大大提高。 仿真内窥镜的图像可观察到黏膜的皱襞 , 不仅可清晰的 显示小息肉及病变 , 而且可显示出胃肠道造影及内窥镜易于遗漏的部位。
5、4D动态成像
病例一 男,38岁, 拇指再植后运动障碍
患者拇指运动连续扫描采集的矢状位重建图像,能够很好地显示:再植后的拇指,主动运动的掌侧外展角度的变化范围都明显受限。
640层宽体探测器CT对于一些骨骼系统的疾病能够单圈覆盖。特殊的动态扫描技术,实现对于一些关节运动的量化分析。
在一些复杂的关节中,运动过于复杂,可能包含了多个运动结构以及旋转运动, 甚至在关节振幅的极端处进行静态评估时,不足以证明病变时,动态CT都能够在制定运动过程中记录骨骼关系的短暂变化, 这对评估复杂运动特别有用。
病例二 男,16岁, 右侧髌骨脱位。
膝关节屈曲运动过程中的开始、中间和结束的横轴位图像显示:右髌骨相对股骨髁部出现明显外移和外翻。
膝关节屈曲运动过程中, 连 续 的 V R 图 像 显 示: 右髌骨脱离 股骨滑车, 出现 持续的外移和外 翻, 髌骨旋转改 变不明显。
该病例采用不动床的扫描方式对膝关节屈曲运动进行连续动态扫描,这种技术可以对于一些静态图像显示正常,但却有临床活动性病变指征的疾病进行动态扫描,对这些疾病治疗前的评估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6、低剂量
病例一 女,56岁, 足部间断性麻木一周余。
单圈不动床容积扫描完成低剂量全足CTA扫描, 足背血管网及足底动脉弓显示清晰。
扫描下肢血管的时候, 由于下肢血流速度较为缓慢, 常规做完下肢CTA以后, 足部血管末梢经常没有充盈。
640层宽体探测器CT只需一圈扫描,就可以覆盖全足;一圈实现足背动脉的高清成像,扫描剂量也很低, 仅仅为0 . 3 m SV。
病例二 男,52岁, 以“ 下腹部包块3天” 门诊就诊。 查体: 脐周可触及包块, 无压痛。术后病理结果: 肠系膜内胃肠道外的GIST, 高分化。
平扫期 动脉期 门脉期 延迟期
该检查使用最新的AIDR-3D迭代重建技术,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扫描的辐射剂量,并且能够得到高清的图像质量。此病人术前4期检查加上术后复查多次扫描总剂量仅5mSV左右,目前,此技术可以用在全身各部位的检查。
7、去金属伪影应用
病例一 男,76岁, 髋关节置换术后翻新术前检查
SEMAR OFF SEMAR ON
左侧髋关节内见置换物影,未使用SEMAR技术前见大片低密度伪影,周围组织显示不清。使用SEMAR技术去金属伪影处理后,可见股骨头及髋臼膨大,骨质变薄,其内见异常密度软组织包绕置换物。
对于体内金属所产生的伪影,常规CT减轻其影响的办法是:薄层扫描抑制其部分容积效应,选择较高千伏值减其射线硬化影响等,但无法根本解决。所以目前术后检查首选X线检查,对CT与MR为检查相对禁忌症。
640层宽体探测器CT搭载了最新一代单能金属伪影消除技术,无需采用双能采集,亦可在不知道病人是否有金属伪影的前提下,后期进行去金属伪影重建。从而有效改善金属物体和周围组织的成像情况, 得到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8、肿瘤应用(全器官灌注)
病例一 34岁, 男, 右肝血管瘤。
灌注检查可见肝脏内一类圆形病灶,AF为血流高灌注,PF为血流低灌注。
可以自动一键提取肝动脉、 门静脉以及肿瘤, 并且进行融合, 观察肿瘤与动脉及门脉血管的关系。
640层宽体探测器CT对于肝脏全器官灌注扫描,不但能够精确显示动脉期、门脉期、静脉期的3D解剖结构,而且可以同时探查肿瘤的供血动脉、流出静脉,分析肝实质的血供和灌注情况。所有这些检查都以极低的剂量在一次检查中完成,对肝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及效果评估具有重大意义。除此之外,特有的肝血管融合技术,可用于肝脏手术模拟以及肝脏肿瘤的分割和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