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科普课堂 | 疫情居家,想要保住“心情绿码”?看这里→
日 期:2022-11-27 15:51:12 浏览:(849)
有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大众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抑郁的有27.9%,焦虑有31.6%,失眠有29.2%,急性应激症状有24.4%。
长期的疫情对于人的心理无疑是一场挑战,恐惧、愤怒、悲观等负面情绪让大家陷入了EMO状态。每天人们要不在做核酸就是在去做核酸的路上,出入各类场所都要扫码亮码,久而久之,一些人就会觉得烦躁易怒。如遇隔离、封控、居家办公等,更有一些人会出现心慌、失眠、胸闷、精神不振甚至容易动怒等问题。
因此,在当下,大众除了要配合好防疫政策之外,更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一、疫情对公众心理健康的影响
1
焦虑
感觉忐忑不安、心神不宁,不断关注疫情新闻,情绪变得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怨天尤人,甚至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出汗、口干等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2
恐慌
听到或看到各类新闻媒体的报道会高度紧张,不敢出门,害怕被传染;有些有低热或轻微咳嗽者,不敢去医院,即使没有去过疫区或接触过新型病毒肺炎患者;有些有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由于恐慌导致病情加重;有些怀疑自己得了“新冠”,反复求助热线或到医院就诊,要求确诊或隔离。
3
抑郁
针对媒体报道的“新冠”确诊人数不断上升,看不到希望,变得更加悲观,易哭泣、食欲不振或暴食、没有任何愉悦感,本能欲望下降。
4
行为过度或不足
为了预防“新冠”的严重后果,不断关注新闻,害怕错过任何一个与疫情相关的消息,哪怕吃饭和睡觉时也不放弃;反复洗手,哪怕手洗破了;不敢出门,即便家里食物短缺的很厉害。在家里,不敢讲话,也不希望家人讲话,担心飞沫传播“新冠”,为此感到痛苦。
二、该如何调节情绪
1.保持生活规律、按时睡眠、营养饮食。
原则上不要轻易打乱生物钟,膳食参照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安排,如果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足的话,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 C、E、A 或多种维生素。
2.保持每天有足够的运动量。
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锻炼身体,因地制宜在家中开展互动的游戏和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分散注意力,减少焦虑情绪。
3.调整心态
尽可能保持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学习,使自己保持向上状态。
面对疫情,大家出现一些焦虑、恐惧等情绪,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要理解和接纳自己这样的状态,告诉自己这是面对不正常情境的正常的情绪反应,要允许它们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