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环球医疗西电集团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开展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联合Sherlock 3CG尖端定位技术
日 期:2022-03-31 22:20:02 浏览:(1898)
近日,通用技术环球医疗西电集团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了医院首例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联合Sherlock 3CG尖端定位技术。“腔内心电定位”与“B超引导下的PICC置管技术”相结合,两者一起,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重症医学科采用超声引导下联合Sherlock 3CG尖端定位技术为一名86岁男性患者成功置入PICC导管。置管当天,经过30多分钟的操作,重症医学科韩莹护士长、张娟娟主管护师带领科室静疗团队成功完成首例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联合Sherlock 3CG尖端定位技术,通过P波的特异性形态,对导管尖端的位置进行了调整及定位。后经床旁X线摄片确认,导管尖端位于最佳位置(CAJ),患者输注肠外营养、维系生命的重要通道成功打开。
截止3月29日,重症医学科共功置入PICC共359例。其中,在超声引导下联合Sherlock 3CG尖端定位技术成功置入3例PICC。
1、什么是PICC?
PICC全称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经过上肢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穿刺置管,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2、什么是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将特殊的导联线连接导管导丝和设备,通过观察置管过程中心电图上P波的特征变化来判断导管尖端的位置。
3、X线定位的缺点
临床上,在PICC置管后常用X线定位法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这也是导管尖端定位的“金标准”,但是X线定位法存在无法进行实时观察的缺点。如果置管后发现存在导管异位,则需要进行调整,增加感染的风险以及患者的费用,并且病情危重、行动困难等患者不便外出进行X线定位,如果外出拍片,可能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韩莹护士长介绍说:“使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联合Sherlock 3CG尖端定位技术,可根据心电图上P波的形态变化以及磁场跟踪确定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置管过程中动态定位,实时观察,同步操作,随时调整,准确率高,能及时发现导管异位,提高PICC置管一次到位率,降低置管后导管调整率,避免了导管异位后重新调整再次胸片定位的放射损伤及经济成本。”
传统的心电定位技术对操作者要求较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电相关知识和P波识别能力,如不能准确识别波形及变化,可能造成对尖端位置的误判。Sherlock 3CG具有高亮P波设计,可方便临床操作者准确识别P波,应用更高效、更准确;且P波具有变色设计,当导管尖端到达CAJ位置时,P波由黄色高亮变为绿色,可以帮助置管者通过直观的视觉识别方式判断导管尖端是否达到理想位置,培训简单、易于推广,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实现了床旁置管的患者置管定位一体化,提高了导管使用的时效性,同时减少了床旁拍片的繁琐,以及搬运患者带来的不便和风险。对于危重症、卧床昏迷、行动不便的患者尤为方便。此项技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重症医学科PICC置管技术又上新台阶,将会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重症医学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