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溢乳和呕吐分不清?新手爸爸妈妈们看过来~
日 期:2021-10-11 16:46:54 浏览:(1025)
如何减少新生儿溢乳?
新生儿溢奶现象比较常见,通常为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是病态。正常新生儿生后几周内常有溢奶现象,一般表现为喂奶后的一种非强烈的、无压力的、非喷射性的从口边溢出少量奶汁。每天可溢奶1次或多次,但不影响生长,婴儿亦无其它不适或异常情况。新生儿溢奶一般不需要治疗,随着婴儿成长,溢奶逐渐减少,三个月时明显减轻,大约到生后6个月时便自然消失,一般不必用止吐药治疗。
溢乳的原因与新生儿的消化道解剖特点有关:胃和食道联接处的贲门括约肌不发达,较松弛,胃容量小又呈水平位,而胃和十二指肠联接处的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痉挛,形成了胃的出口紧而入口松,所以新生儿容易溢奶。其次,喂养不当,奶前哭闹,用奶瓶喂养时,乳汁未充盈橡皮奶头或让婴儿吸空奶瓶均可造成大量空气吞入,使胃过度膨胀容易引起溢奶。尤其在喂奶后立即放回卧位、换尿布、哭吵或多动等体位变动时容易溢奶。溢奶常发生在哺乳后不久,但也有喂奶后一小时还有溢奶者(溢出的奶常为乳凝块)。溢奶量少时只吐1、2口,多时奶汁从口鼻同时喷出。
为了减少溢奶,喂奶时最好将婴儿抱起,一般可采用坐着喂奶,母亲将食指和中指分开,轻轻压住乳房以防止奶水流得太急,使用奶瓶时奶头孔大小要合适。另外,喂奶以后要将婴儿轻轻抱起,使之头部靠在母亲肩上,轻拍背部约2-3分钟让胃内气体排出,然后轻轻放下,刚睡下时最好取右侧卧位,头部稍抬高,使胃的贲门朝上,一般30分钟后奶汁进入肠腔,这时就可以平卧或者左侧卧了。喂奶后要避免立即洗澡、换尿布。
正确区别溢奶与新生儿呕吐
病理性呕吐与生理性溢奶则不一样,它是新生儿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引起新生儿呕吐的疾病众多,有一些是严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需要及时作手术治疗,因此,要正确区别新生儿生理性溢奶和病理性呕吐。
一般说来,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所致的病理性呕吐常常呕吐较为严重,次数频繁,呕吐量大,常呈喷射状,呕吐物中除进食奶汁外,尚含有胆汁,或呕吐物为粪样液。如果婴儿出生后唾液较多,初次进食,吞1、2口奶后即有呕吐、呛咳、青紫甚至窒息,多为食管闭锁所致;出生后不排胎便或量少,1~2天后出现肠梗阻症状:频繁呕吐,呕吐物中含有胆汁或呕吐物为粪样液,腹胀明显,腹壁发亮,有扩张静脉,经直肠指检或灌肠后排出大量胎便,多为先天性巨结肠;出生后无症状,吃奶及大小便均正常,2~3周后出现呕吐,逐渐加重,直至每次喂奶后立即呕吐或不久即呕吐,常呈喷射状,则多为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先天性畸形一般需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
小儿内科性疾病所致的呕吐常常原发疾病症状明显,呕吐为伴发症状,呕吐一般不甚严重或为间歇性发作,如新生儿窒息所致的脑水肿和颅内出血除呕吐症状外,常有呻吟、发绀、抽搐等症状;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常有发热、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状;败血症和脑膜炎常有后应差、精神萎靡、拒食、不动、黄疸等症状;肺炎常有发热、呼吸急促、口吐泡沫、发绀等症状。
总之,婴儿出现了吐奶症状,如果呕吐严重或除了呕吐症状外还有上述的其它症状,则要考虑并非正常的生理性溢奶,而是病理性呕吐,要及时去看医生,以免耽误治疗或错过手术机会。
新生儿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