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电集团医院 圆满完成十四运会曲棍球赛事医疗保障任务
日 期:2021-09-28 15:20:41 浏览:(1602)
9月25日晚20时整,“哔…哔…”随着场地内裁判员的一声哨响,本届全运会曲棍球项目最后一场比赛圆满结束。广东队夺得了得男子组冠军,联合队夺得了得女子组冠军,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曲棍球项目比赛在西安体育学院鄠邑校区曲棍球球场圆满结束。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电集团医院作为十四运会曲棍球赛事医疗保障单位,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地完成了此次医疗保障任务。
曲棍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极强的集体运动项目,双方各11名队员持球棍在场上比赛对峙,比赛具有攻守转换速度快、对抗激烈等特点,对运动员的各种竞技能力要求很高,同时,也具有极大的受伤风险。台下的观众也易受比赛情况的影响而出现异常状况,因此对于场内和场外的医疗保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接到医疗保障任务之初,医院高度重视,成立了“全国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医疗保障专项工作小组”,院长、书记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抽调两批次合计56名专业技术过硬的医护人员组成医疗保障队,组织了多场次医疗救护演练。医院领导带领相关负责人多次到赛场实地查看,就医疗点设置、药品器械配备、救治流程、疫情防控等与赛事执委会相关人员沟通,完善工作措施,细化工作流程,于6月27日-29日顺利完成了曲棍球项目测试赛医疗保障任务,为正式比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9月14日至25日,十四运会曲棍球比赛正式进行。医院集中优势力量,抽调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的医护人员、救护车司机等共36人,组建成医疗保障团队,由院长助理屈勇、医务科副主任张卫宁分别带队,在非封闭区、封闭区、酒店、医院等共9个医疗点位开展工作。并为各个医疗点位配备了AED、监护仪、心电图机、担架、紫外线消毒机等医疗设备、急救药品和疫情防护物品,为赛事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
风雨中、烈日下,医护人员坚守岗位,每天对场上运动员、技术官员、后勤工作人员、志愿者及现场观众出现的紧急健康状况和受到伤病情况,第一时间进行积极处理,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医护人员早出、晚归,早上6点天不亮就从驻地出发到赛场,保障全天比赛,晚上经常10点多才能回到驻地。在9月18日晚上辽宁和陕西队的比赛中,突降倾盆大雨,气温骤降,比赛依旧继续进行,医护人员冒着大雨和低温坚守,直到晚上八点多比赛结束。
9月22日,上海队有名队员右侧膝关节受伤,骨科王怀东医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第一时间诊断为韧带拉伤,需要石膏固定,在与队员,领队充分沟通并尊重队员、领队的要求后与组委会联系,第一时间安排救护车辆及陪同医护人员,他们放弃吃午饭的时间,将队员送至远在70Km外的西安全运村医疗点。
9月23日,迎来了男子曲棍球四分之一决赛,尽管天空大雨连绵,比赛并未停止。随着本次全运会曲棍球比赛的不断晋级,赛场上的“争斗”也是愈发激烈。16:00,男子组第三场比赛:内蒙古队与甘肃队两大“强敌”开始对峙,经过多个回合的激烈进攻后,内蒙古队以4:1的比分进入决赛,场上一片欢呼。17:15,正当人们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突然,一名志愿者冲进医务室,喊道:“快来医生,这里有人说不舒服!”医疗保障队队长张卫宁主任医师立刻派出高瑞副主任医师与白月薇护士跑上三楼看台现场查看情况。内蒙古代表团55岁的副团长,突发胸闷、胸痛、大汗淋漓,并伴有轻度恶心,高医生一边查体一边询问其身体状况,白护士为患者测量血压180/100mmHg、脉搏71次/分,高医生快速判断患者为胸痛发作,并且有可能为心梗。立即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同时用对讲机呼叫120车辆,立即转运至济仁医院。完善心电图、心肌损伤三项等检查,考虑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立即开通全运专用绿色通道,紧急收入胸痛中心救治。经过一系列处理,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晚上九点多了,场上的比赛早已结束,但是后方专家卫艳宁医师与蒋源医师一直坚守在十四运的专用诊室,随时了解该患者病情变化,以便及时给与处理。
类似情况患有很多,比赛期间,场上队员受伤及观众、志愿者、工作人员身体出现状况,医疗保障队均能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使比赛得以顺利进行。
据统计,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电集团医院医疗保障团队在赛事期间共救治92人次,转诊14余人次。医疗保障团队以专业的诊治技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热情服务、认真负责、默默付出,赢得运动员、工作人员和观众们的认可和点赞,得到了赛事各级领导高度赞誉,并特意向医院发来感谢信。在第十四届全运会的赛场上,展现了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电集团医院医务工作者的风采。
十四运医疗保障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