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要“趁热“,三伏贴你贴对了吗?
日 期:2020-07-18 15:55:22 浏览:(2766)
冬病夏治
许多冬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或发作的基础往往在夏季就已形成或存在。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之阳气受到鼓舞,人体皮肤腠理充分开泄,体内病邪不至于肆虐;而到了冬季阳气转弱,人之阳气内敛,遂使潜伏体内的病邪蓄势而起。因而要预防和治疗某些冬寒性疾病,应当从夏日做起,做到夏防冬病。
“冬病夏治”是在夏天尤其是三伏天,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或艾灸等其他疗法来培补阳气治疗或预防“冬天易发的疾病”,通过培补阳气后,在冬天时的抗病能力就会增强,能最大程度地起到温阳益气、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止痛等效果。
请问适用冬病夏治疾病有哪些呀?
中医科王医生“拍了拍”你
冬病夏治主要用于中医辩证属于阳虚病症,以及怕冷、畏寒等阳虚体质的亚健康人群保健。
▲亚健康调理:各种体虚、脾胃不和、气血不足、免疫力下降等。
▲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等。
▲风湿骨病: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风湿性或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
▲慢性虚寒性胃病、慢性腹泻、夜尿频多、冻疮、小儿腹泻等。
那什么时间敷贴三伏贴呢?
一般在每年夏季,“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进行穴位敷贴治疗。在三伏天期间,其他时间也可以敷贴。
穴位贴敷时间
头伏:07月16日--07月25日;共10天
中伏:07月26日--08月14日;共20天
末伏:08月15日--08月24日;共10天
时间: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地址:1.西电集团医院门诊一部四楼 中医科
2.西电集团医院住院部三楼 中医科
电话:中医科护士站:84354725
中医科医办室:84354703
如有需求请前往咨询预约登记
敷贴小贴士
1.贴敷之后用手掌按压膏药15分钟,以便药物与皮肤充分接触。敷贴的部位尽量不要沾水,也不宜过度活动,因为出汗会影响粘贴效果。敷完药6个小时以后再洗澡,要用温水冲洗,不要揉搓贴敷的部位。
2.单次贴敷时间不宜过长,成人一般不超过6小时,12-18岁4-5小时,8-12岁3-4小时,3-8岁2-3小时。每个人贴敷所用的药不同,具体时间长短应遵从医师的建议。贴敷后局部会有轻度瘙痒、灼热感,多为药物正常反应,如果没有发红肿胀,可以继续应用。如果局部起泡、破溃,应立即揭下药膏,用碘伏局部消毒,无菌包扎,每日换药1-2次,直至愈合。
3.三伏贴应连续贴3年以上。三伏贴所治疗疾病多为秋冬季节加重的慢性病,一般疗效会在数月之后显现。除少数病例能够当年治愈外,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多年才能见效。所以,如果没有禁忌症,应至少贴3年。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你都了解吗?
三伏贴有禁忌人群,其中含有的有些药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此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糖尿病、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人应慎用或禁用。此外,一切属于热性的疾病都不适合用此疗法,例如咳喘同时伴有发烧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贴法治疗,因此贴敷前较好提前到医院做好检查,判断是否适宜贴敷。
1、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2.皮肤高度过敏(短时间贴敷即有大量水泡出现),有疮、疖、痈和皮肤破损者
3、一切属于热性的疾病都不适合用此疗法,例如咳喘同时伴有发烧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的人。遇有发热外感时应暂停贴敷。
4.对药物过敏者。
三伏天养生饮食推荐
1、三豆汤
做法:由绿豆、赤小豆和黑豆制成,熬制期间加入冰糖或红糖。放凉后,连汤带豆一起食用。
功效:三豆汤既是糖水,也是药茶,是夏季里一款经济实用的清暑祛湿消疮饮品。三豆汤不仅能清热除暑,还能健脾利湿。一般人群经常服食适量的三豆汤,也不会给脾胃功能带来不利影响。
2、酸梅汤
做法:乌梅、山楂、桂花、甘草熬煮,熬制期间加入冰糖。
功效:它可以有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3、清拌茄子
做法:茄子切成小片,撒上少许盐,放蒸锅内蒸熟,取出晾凉;蒜捣末;将炒锅置于火上烧热,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后,连油一同倒入小碗内,加入酱油、白糖、米醋、精盐、味精、蒜末,调成汁,浇在茄片上;香菜择洗干净,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功效:清热通窍,消肿利尿,健脾和胃。
4、茯苓鲜荷粥
做法:先将荷叶、紫苏煎汤去渣,把茯苓、淮山、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根据口味下适量糖或盐入锅。
功效:茯苓鲜荷粥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