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健康新时代 共享健康新生活
日 期:2019-10-09 15:25:36 浏览:(2755)
2019年10月8日,是第22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18岁以上知晓血压”,旨在促进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监测血压、知晓血压,并有效的防治高血压。
“国庆”长假后上班第一天,上午,我院在门诊一部楼前举办了以“18岁以上知晓血压”为主题的义诊活动。上午9时,心血管内科宋宜生副主任带领科室副主任医师耿蓬勃、武卫党、赵蓓蕾、师军峰等8人专家团队,为过往患者及家属义诊,于永利、霍贝贝两名护士辅助义诊活动现场测量血压。义诊过程中,不时有群众咨询:“大夫,我有时头晕,是高血压病吗?”“我才37岁,量血压有时高有时低,没吃啥药,怕依赖药物......”专家们一一对自我血压管理不当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科学用药指导;对义诊现场诊察的临界高血压人群,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指导。过往人群络绎不绝,张丹凤护士长为问诊群众发放着《血压健康日记》手册,并进行健康宣教。
义诊活动持续了一上午,接待问诊群众200余人,发放《高血压防治手册》与《血压健康日记》150余份。专家们为前来咨询问诊的群众提供了专业的诊疗服务,指导大家如何正确测量血压、服用降压药,受到了大家的连连称赞。20岁出头的小王说:“我一直以为高血压病老年人才得呢,没想到我这个年龄也会有,看样子,以后要多关注了”。据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3.5%,高血压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已经成为高血压门诊中的“常客”。今年的主题就是呼吁18岁以上成年人关注高血压、减少熬夜,养成合理运动、健康饮食的良好生活习惯,做好高血压的一级预防。
主题义诊宣传活动的开展,是健康中国行动的一个小小缩影,旨在倡导全民提高对高血压的认知和健康素养水平,普及居民健康生活的意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携手共建健康新时代 ,共享健康新生活。
相关链接:
据全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达三亿,每年新增300万以上。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健康严重性的认识,引起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高血压工作的重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增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卫生部决定自1998年起,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
一、高血压诊断标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提倡使用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进行有规律的家庭血压测量。家庭血压测量值判断标准不同于诊室血压,家庭血压读数≥135/85mmHg被认定为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流行与危害。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国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三、定期测量血压。
1.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关注血压变化。
2.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80~89mmHg),经常测量血压。
3.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
4.积极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开展自测血压和自我管理,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
5.推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四、高血压的预防。
1.坚持运动:经常性的身体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如健走、游泳、太极拳、家务劳动等,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
2.限制食盐摄入:高盐饮食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3.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使用烹调油,多吃蔬菜和水果。
4.少吃快餐:尽量在家中就餐,可利于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
5.戒烟: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心血管内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