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科普课堂 | 雨水至 万物生
日 期:2023-02-20 09:23:47 浏览:(1293)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2023年2月19日是雨水节气,此时春暖未厚,乍而还寒,降水总量呈现增多趋势,降雪则开始减少。
西电集团医院中医科刘文洲主任介绍到,雨水节气有三候:
一候"獭祭鱼"。据古人的观察,每到春季雨水前后,河冰解冻,游鱼上浮,水獭在捕猎游鱼之后,常会将鱼拖出水中,陈列在岸上,同时后腿站立,两只小手放在胸前,好像是在做祭拜的动作。
二候"鸿雁来"。雁,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南方天气暖,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候鸟是随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幻而往来,以适应气候。
三候"草木萌动"。春季天气回暖,天地间阴阳交泰,出现生机,草木乘此生机,开始萌动,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将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雨水节气期间,气温开始回升,湿度也逐渐升高,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还可能出现"倒春寒",此时,一定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
Part.1
防寒
雨水时节气温乍暖还寒,要注意增减衣物,适当春捂,尽可能"上薄下厚",重点保暖下半身,腰腹和腿脚部位穿得偏厚一些。
Part.2
防湿邪
雨水节气一方面因气候多雨多湿,容易伤脾胃,二是因为春季肝气旺,易于克犯脾土而伤脾胃。一旦脾的"湿"太重,就会出现肢体沉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大便粘马桶、腰酸背痛、头沉如裹、腹部发凉、困倦思睡、头痛等。
防湿邪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避"。雨水节气降雨多,出门记得带把伞,就可以避免冒雨涉水,湿衣裹身而感受寒湿引发疾病。若是不小心感受了湿邪,应及时祛除,喝杯温热的红糖姜枣茶,泡个热水脚,微微出汗即可祛除外湿。
另外要防内湿。说到内湿的生成,就离不开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故有"脾胃伤,百病生"之说。养生家强调:"雨水养生,重调脾胃"。因此,雨水养生,调理脾胃既要药食粥补,还要调畅情志,并且配合适量运动。
1.药膳食补
五味之中,甘甜入脾,雨水节不妨吃些甘甜的药粥。药物的选用上既要考虑阳气的升发,又要考虑滋补脾胃,推荐选用党参山药薏米粥,党参味甘益气,山药健脾,薏米祛湿,益气健脾除湿相得益彰,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精神调摄
精神调摄在雨水节气也显得非常重要。强调形神皆养,不但要养身体,还要心境平和,使肝气不横逆,脾胃自安宁。
3.运动生阳
适当的运动,一则动能生阳,二则汗能排湿,同时运动也顺应了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推荐的运动是放风筝,既能活动周身关节,舒缓颈椎,又能放松身心,令人心情愉快。
4.艾灸
雨水开始,加灸脾俞穴、中脘、足三里。
雨水开始至下一个节气前,可在灸肝俞、太冲的基础上,加灸脾俞、中脘、足三里以养脾胃,护肠道,提正气,增强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