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科普课堂 | 糖尿病容易引起五种口腔问题,你知道么?
日 期:2022-12-20 08:53:33 浏览:(1634)
你知道么
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患病率、
病程和严重程度均较非糖尿病者明显增加,
那么他们是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对糖尿病患者来说,
维护口腔健康很重要?
哪些疾病又和糖尿病相关,
又该如何治疗呢?
糖尿病与口腔疾病呈相互影响的双向关系
糖尿病是口腔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唾液量减少、流率减慢,唾液内葡萄糖浓度升高,唾液pH值下降,使口腔的自洁力下降,口腔内环境改变,易引起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导致口腔发生多种疾病(如舌炎、口腔黏炎、龋病等)。
另外,糖尿病患者有着特异性的血管病变,血糖升高,血小板黏附、聚集增强,抗凝血因子减少,红细胞脆性增加,造成牙龈等口腔组织缺血缺氧,血管内皮损伤,容易受到细菌及其产物(如内毒素)的侵入。
同时,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障碍,导致口腔病变迁延难愈。急性感染(如颌面部间隙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糖尿病易患口腔疾病的种类
1、牙龈炎和牙周炎
糖尿病患者牙周组织易发生感染,临床表现为牙龈肿胀充血、水肿、疼痛,牙周部位可发生牙周脓肿、牙周袋形成,并有脓性渗出。
2、口腔黏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唾液减少,表现为口腔黏膜干燥,失去透明度,有触痛和烧灼痛,味觉障碍。由于口腔黏膜干燥,自洁能力下降,易受到微生物侵入,临床多见感染性口炎、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病。
3、龋齿
糖尿病患者唾液质和量发生改变,自洁能力下降,助长菌斑形成和黏附在牙齿表面上。龋齿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
4、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脱落
糖尿病患者龋缘出现肉芽肿及牙周袋形成,牙周袋内可有积脓,随之牙齿周围齿槽骨吸收,导致牙齿松动、脱落。随着患者年龄增大,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脱落现象更为普遍。
5、颌骨及颌周感染
口腔颌面部有互相连通的筋膜间隙,上至颅底,下达纵隔,内含疏松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低,在发生化脓性炎症时可以迅速蔓延。
进展的龋齿根尖炎及齿龈炎极易波及颌骨及颌周软组织。
糖尿病患者免疫机能下降致炎症扩展更加严重,出现皮肤红肿、局部刷烈疼痛、张口受限、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口腔疾病的防冶
一般治疗
保持口腔环境清洁,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复体、用口呼吸、食物嵌塞等。
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减少感染。
提倡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控制血糖
加强血糖控制,有助于口腔病变的治疗。
建议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控制感染
因口腔颌面部感染极易扩散,对牙龈炎、颌面部感染等应积极控制,防止炎症进一步蔓延导致病情恶化,可在病原微生物检查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抗菌素。
切开引流 手术治疗
存在牙周脓肿、急性牙髓炎、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的患者,需要切开引流,避免病情加重。
其他手术治疗包括拔牙、根管治疗术、牙结扎固定术等。
对症、支持治疗
到正规医院对症治疗。
内分泌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