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成功开展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日 期:2018-05-19 10:21:19 浏览:(2928)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发生于硬脑膜及其附属结构如静脉窦、大脑镰、小脑幕上的异常动静脉分流,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可见与任何年龄,一般认为与手术、颅脑损伤、感染、硬脑膜窦血栓形成,雌激素等因素有关。本病的诊断依靠全脑血管造影术,尤其注意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了解瘘的供血动脉、部位、类型以及引流静脉。DAVF无自愈机会,治疗原则是闭塞硬脑膜静脉窦上的瘘口。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及联合治疗。近年来由于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的发展,为本病提供了解剖学治愈的机会。
2018年4月14日上午,我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完成我院首例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本例患者,女性,55岁。因多年反复发作头晕、心慌,曾就诊我市各大医院,按心脏病、脑供血不足服药治疗,但症状反复发作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本次入院后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提示:患者颅内天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形成,并多支动脉异常供血,包括右侧颈外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均向静脉窦瘘口供血,此类情况发病率极低,在国内亦属罕见,报道较少,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治疗难度及风险均极大,经过缜密的术前准备,手术当天,全麻下历时2小时,顺利完成各瘘口的栓塞处理,术后患者有一过性头痛、低热症状,经对症处理,恢复良好,头晕、心慌症状逐渐减少、缓解,血压也趋于正常平稳。
该例硬脑膜动静脉瘘主要由颈外动脉系统供血,这些分支往往与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之间存在造影难以发现的潜在危险吻合,而这些潜在吻合正是造成误栓塞,产生相应并发症、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临床死亡的重要原因。该例患者恰恰是这类罕见、高风险、高难度的典型病例,神经外科林涛科主任术中分析判断最佳入路,准确找到天幕区静脉窦瘘口,熟练运用目前神经介入届统称为“高压锅技术”的治疗手法,精准实施ONYX栓塞剂栓塞处理,栓塞常规后造影证实颅内正常血管供血未受影响,术后颅脑影像学检查颅内无出血。梗塞等不良并发症。此类手术的成功开展表明我院神经外科在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方面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得益于日积月累的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普及性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