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责任心和使命感去工作(三)
日 期:2013-09-24 17:00:19 浏览:(3431)
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的菲利普?克劳士比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提出了“零缺陷”思想。
克劳士比认为,“零缺陷”是追求完美,也就是追求客户百分之百的满意。若是品质出现百分之一的缺陷,那么就意味着客户手中拿到的产品会有百分之百的缺陷。
在我国企业中,海尔集团的“零缺陷”产品质量为其他企业树立了典范。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常说:“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去过海尔集团参观的人都知道,海尔展览馆里存放着一把大铁锤。海尔人认为这把大铁锤是海尔发展的功臣。
1985年,张瑞敏刚到海尔时,冰箱的供应量远远没有需求量那么大,所以有些生产出来的不合格产品都能轻松卖掉。1985年4月,一封用户的投诉书送到了张瑞敏那里,投诉书中说海尔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随后对仓库进行检查,在这次检查中,发现有76台冰箱存在轻微质量问题。
面对冰箱的质量问题,厂干部给出两种处理意见:一是送给本厂有贡献的员工,作为福利形式;二是送给工商局、电业局、自来水公司等经常来检查的人,作为公关手段。可张瑞敏却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
后来,海尔为这76台劣质冰箱搞了两个大展室,以供全厂职工参观。参观完以后,张瑞敏把生产这些冰箱的责任人留下,他拿着一把大锤,照着一台冰箱就砸了过去,把这台冰箱砸的稀烂,然后把大锤交给责任者,把76台冰箱全都销毁了。
凡是在场的人都流泪了。一台冰箱当时要卖八百多元钱,但每人每个月的工资才四十多块钱,一台冰箱是很多人两年的工资。海尔公司那时还在负债,再者说来这批冰箱也没有太大的质量问题,只是外观有些划痕罢了。张瑞敏的这一行为在当时很多人看来,真的很让人费解。但是正是这一锤“砸碎”了过去陈旧的质量意识,“砸醒”了全体员工,这一锤让员工明白了:没有严格的立厂之道,就没有海尔的前途,在海尔,有缺陷的产品就等于废品。
此后,海尔全体员工的信念就是“精细化、零缺陷”。员工们一改以前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每一个人对待每一个生产细节都是尽心尽责。正是因为怀揣着这种“零缺陷”的经营理念,海尔赢得了消费者良好的口碑。
企业中每个人的岗位都是至关重要的,任何地方出现了疏漏,都会导致整个企业“沉船”,因此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我们都应当负起责任,我们要建立一种“不接受任何错误、不放过任何错误”的“零缺陷”心态,主动找差距才能进步,把问题一次性地解决在企业内部,不给客户制造任何麻烦、不留任何隐患。高起点才会高成果、高效率和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