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产科病例看我国急救差距
日 期:2013-08-21 16:58:45 浏览:(3045)
美国得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的帕克兰医院,是美国最大的产科所在地,所诊治的患者多为高危、贫穷者。从人员和设备上,该院产科平时都处于高度紧急预备状态,产科、麻醉、新生儿科之间通过电话、对讲机和头顶广播联络,楼道内有紧急指示灯,以免忙乱中走错地方。
一日夜晚,产科值班医生由亚历山大(Dr. Alexander) 带领,麻醉科值班医生由陶为科医生带领。凌晨2时,头顶广播紧急呼叫“剖宫产一号手术室”,三个科室人员立即同时赶到,得知病人刚到达不久, 护士发现胎心不好,叫产科住院医生看后紧急呼叫急诊剖宫产。大家把病人抬到手术台上,陶医生等面罩给氧,放上心电、血压、氧饱和仪。护士将一盆碘液泼上,麻醉科医生同时快速序贯诱导(RSI)。插管后,两名产科住院医迅速开腹,发现子宫破裂,取出胎儿后,病人血压仅 82/40mmHg。亚历山大立即洗手加入,护士们开始打电话给血库,陶医生用对讲机招呼其他麻醉人员。
大家赶到后,陶医生让凯西( Casey )和黛米(Tammy )站在左右各一边同时试插桡动脉管,杰妮芙(Jennifer )建立16号静脉通道,技术员拿来压力传感器、血红蛋白器和两个血液加热器。由于病人刚来不久,血库略有延迟,此时病人血压只有 60/30mmHg,最后测不出。凯西和黛米由于摸不到病人脉搏,桡动脉穿刺未成功,陶医生接过凯西一侧穿刺成功,并让她去配推注肾上腺素。静脉推40→100→200 微克肾上腺素后,病人血压有所回升,但很快回落,肾上腺素改为滴注。护士推来了除颤仪和紧急药品车。
15分钟后,血液到达,快速输入六个单位红细胞,病人无明显好转,于是立即通知血库启动大量输血协议(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 )。这是麻醉科和病理科协作制定的应对大出血的方案,按临床状况启动,无需实验室检查结果。一旦启动,血库就按方案自动按顺序送血液制品,是在送若干个单位红细胞后,再依次送若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最后是合成第七因子,然后再重复。启动大量输血协议可以使临床医生集中精力抢救病人,而由病理科医生指导血液制品的配额。
血液制品到达后,两名护士负责查对后快速输入。输入20个单位红细胞后,病人血压仍偏低,而手术野中血液并不是太多。由于病人没有术前评估,不能排除心脏因素(围产心肌病、瓣膜病等)。陶医生让凯丽(Kellie) 建立中心静脉通道。中心静脉压显示仍然偏低,于是继续输血。此时亚历山大医生已经完成子宫切除。此时病人病情趋向稳定,静脉压和血红蛋白正常,亚历山大把手术交给住院医生。
【专家点评】
一、团队协作效率低
产科大出血抢救失败的教训,无非是两点:Too Little(用药或输血太少)和Too Late(用药、输血或手术干预太晚)。据陶为科医生介绍,本位患者急诊实施剖宫产手术来不及签订知情同意书,实施紧急干预,由两名医生签字后实施证明有必要,俗称Double-Doc,对此国内医生仍有顾虑。
我们还看到紧急剖宫产术时快速序贯诱导的实施和4分钟内剖出新生儿的流程。快速安全的处理,真正体现了“手术医生治病,麻醉科医生保命”。
国内有许多医院制订了急救流程,但缺乏训练;或训练考核仅限于治疗原则,类似于背教科书,缺乏熟练流畅、分工明确的团队协作。
二、缺少危急重症模拟抢救训练
医院要成功抢救这样的高危病人需要几个条件,我们在有些方面存在不足:
1、多数医院的产房有急诊手术室,但缺少各种麻醉和抢救设备,当真正需要在产房开展紧急抢救手术时,还需要麻醉师把相关的设备和器械从手术室带过来,延长了开始手术和抢救的时间。
2、 国内大多数的助产机构中,产科和麻醉科之间缺少良好的合作,很少能够做到无缝沟通和配合。
3、 国内各科室合作可以做到,但是真正能够做到这么无缝配合的很少。另外,一般的医院备血量很少,根本无法做到及时大量输血。对于严重的难治性出血,Ⅶ因子是最后的有效绝招,可惜由于价格昂贵,国内很少有医疗机构有机会应用。
上述案例是一个多学科密切合作、反应迅速的抢救,它反映的是整个团队的实力,体现的是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知识、技能、行为。
首先是医务人员要掌握各种必要知识,包括对疾病的认识和处理各种疾病及危急状况的临床指南(如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
其次是掌握各种抢救病人的技能,例如静脉穿刺技术、气管插管技术。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在各种模型上训练来掌握。
更重要的是行为,即如何把这些知识和技能正确而熟练地应用在病人身上,而且要做到整个团队(包括产科、儿科、麻醉、护理、血库等科室)配合默契。 行为的训练靠听课是无法解决的,一定要通过模拟真实场景的反复演练才可以达到。行为训练的关键词有两个:Teamwork(团队合作)和Simulation(模拟训练)。
在我国,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基本上停留在知识和技能层次。在知识培训方面,注重的是对疾病的认识,缺乏好的、真正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指南。而更加缺少的是各种危急重症的模拟抢救培训。
一个好的模拟培训方案需要做到场景模拟,最好是和真实产房、手术室一样的环境;其次是仿真度很高的模拟病人模型,可以模拟各种危急症状和体征;第三是需要一个很好的抢救指南和流程;最后是一个很好的教练团队,指挥协调模拟抢救过程,然后回放录像,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