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心理压力的调试对策
日 期:2012-12-18 16:18:56 浏览:(2713)
在人们的印象里,医生是“懂医”之人,应该最会保养,身体最健康,而事实并非如此。医生每天面对患者各种各样的“苦情”,而且不但要做好临床,科研也不能落下,否则职称晋升就有问题;不但有夜班,还有可能24小时连班,身体经常处于疲惫状态;更为可怕的是“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这两把利剑,时时都悬在头顶。怎一个“累”字了得。
有人曾对100多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过体质状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在他们中存在较多的健康问题首先是睡眠问题;第二是无体力支出下疲劳状态明显;第三是情绪不良……。而这些问题又直接导致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因此要提高服务水平,首先要让医务人员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的状态。
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相信大家能说出一套一套的理论,今天我们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1、加强心理疏导:医院管理者和负责人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培训,掌握与患者心理沟通的方法和自我心理疏解的方法。同时了解医务人员的困惑,建立相应的减压机制,给医务人员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平台,这对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2、学习沟通技巧:医护人员要学习人际交往和医患沟通的技巧,在诊疗过程中及早与病人进行充分沟通,增强彼此间的信任与理解,正确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诊疗和护理的期望水平,通过合理的解释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医学所具有的风险性,科学的认识和对待医疗活动。这样可避免大量的医疗纠纷,防止分散医务人员的精力,减轻工作和心理压力。
3、保持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积极的心态开始。医护人员在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时,要主动调整内心产生的消极态度。西方有智者说过:“你改变不了客观,但可以改变主观;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你改变不了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控自己;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心态决定状态,这就是主导人生境况的砝码。
4、加强自我心理调适:①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②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③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④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⑤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⑥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改变自己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状况;⑦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⑧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
医务人员是医疗工作的主体,医疗服务水平的高低都与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休戚相关。当我们在关注培养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医务人员工作状态的调整,一个好的心理状态,相信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因此,医护人员要学习人际交往和医患沟通的技巧,掌握自我心理疏解的方法,加强自我心理调适,保持积极的心态,以愉悦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本职工作中,给患者展现积极的一面,也有助于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保证医疗手段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