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这一职业是使命
日 期:2012-08-22 16:15:11 浏览:(2829)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于2012年6月14-17日召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大会主席胡大一教授在这次大会上强调,现今的医务工作者需要重申“两个务必”的医学人文精神,倡导医疗服务必须遵循医师宣言的原则和责任,体现医生的职业素养。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胡教授是如何认识医生这一职业的。
一、明主旨,学习楷模,坚持医疗服务的“两个务必”
白求恩是医学人文史上最具代表的医生楷模,结合当代医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责任和义务,重温毛泽东主席《纪念白求恩》的谆谆教诲,我们要时刻牢记“两个极端”:即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学做“五种人”:即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坚持医疗服务的“两个务必”:即务必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最大临床获益为目的,度量医疗技术与诊治行为;务必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创新的理念,推动医疗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二、展希望,准确理解医学本质
胡教授在会议中,还作了关于“理解医学,学做合格医生”的主题演讲,他告诫医学生要正确理解医学,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以下是他对于一个合格医生的理解。
★ 明确医学的目的:时时考虑患者利益,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是当医生的价值,是医学的目的。
★ 勿迷信生物技术:从疾病走向健康,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社会-生物-心理综合医学模式才是根本。
★ 走向循证医学和价值医学。
★ 做好临床决策:首先要尊重患者,其次一定要考虑到伦理和法规,还要考虑到医疗保健体系和患者的经济状况。
★ 推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实现健康的公平。
★ 做合格医生:不能死读书本,要特别重视能力的培养。
★ 践行医生一生的三种身份:实践者、教育者、探索者。
★ 认真对待每位患者。
★ 高举四面旗帜(公益、预防、规范、创新)和三个回归(人文、临床、基本功)。
★ 信奉医生职业是使命,不是避风港。
胡教授提出了自己对于医生的认识,北京大学副教授潘习龙对于医疗服务也提出了一个理念:如果服务只是停留在“满意”层面,那他所体现的的永远是“甲方乙方”的关系,只有将服务推进到感动的境界,医患之间才能心手相牵。
一个具有职业道德的人,不管从事哪个职业,一旦选择,就应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医生担负着防病治病、解除病痛的重任,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危,这份职业更多的是一份救死扶伤的使命,因此我们在医疗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求真务实、推崇理性、勇于创新以及追求医疗技术卓越的医学科学精神;培养自己向善、求美、利他以及关注服务对象情感体验的医学人文精神,不辜负患者对于我们的生命相托,也维护医疗工作的圣洁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