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信用 负责任 敢担当
日 期:2012-05-22 16:07:17 浏览:(2519)
梁熙虹,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3月27日凌晨4时许,梁熙虹81岁的母亲突发心梗离世。但这天,梁熙虹预约了10名患者做介入手术。当科室领导劝梁熙虹回家料理老人后事,并表示会安排其他人接替他的工作时,他说:“这些患者我都看过,我最了解病情,而且都跟患者说好了,我不能失约”。从上午8点半开始,手术一台接着一台,梁熙虹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患者身上。中午换台的间隙,他看着午餐却吃不下去,只是稍事休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不知不觉,已经快晚上7点了,梁熙虹还在坚持为约好的最后一名患者手术。就在这时,又送来了一位急诊患者。这是一名接受透析的患者,透析管因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疲劳性损坏,折断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内,如果不及时取出,可能会进入心脏和肺动脉,造成肺栓塞,给生命带来威胁。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梁熙虹。他轻轻地说了一句:“赶快准备,加做手术”。
晚上8点零5分,经过近1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患者的透析管被成功取出,患者转危为安。梁熙虹圆满完成了11台手术,他脱下15公斤重的铅衣,默默地走到监视器前查看手术情况,并为所有患者留取了手术图像。当一切工作结束时,时钟已经指向晚上9点。
母亲突然辞世;已与病人有约。当这对矛盾突然摆在面前时,梁熙虹近乎本能地作出了一名医生的选择,就是不能误了病人的治疗,不能与患者失约。
对患者而言,他们心目中的医生未必都是华佗再世,未必都能起死回生,也未必都要抛家舍业、全然无我,他们所希望的是医生能给自己以帮助、以安慰,能减轻他们的病痛。他们只希望医生在工作时能心无旁骛、尽心尽力,能顾及他们的感受。他们有时,甚至仅仅需要医生一句柔软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能像梁熙虹那样守信用、负责任、有担当,这样的期待不算过分。
同样的一件工作,不同的人做的程度不同,作为医生只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病人有强烈的责任心,就会随时保持紧迫感,会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做好了分内的事情,会经常思考改进、完善医疗工作的方法,提高医疗诊疗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放心的医疗服务。拥有了这一份责任心,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分内”事,只要与医院的工作有关,都必须认真负责地去对待,而且能够尽一切可能将工作出色地完成。
人生病了就要找医生,病人找来了,医生就要竭尽心力治病救人。医患间这样的约定很古老,也很现实。时下,由于种种深刻复杂的政治、社会、经济原因,医患间暂时出现失和现象,但医患间古老的约定依然算数,面对这样的生命之约,医务人员要始终以希波克拉底誓言自警;始终以“大医精诚”和“白求恩精神”自励,除病消灾,播撒希望,赢得了敬重、信赖和职业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