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的技巧
日 期:2010-03-23 11:32:46
浏览:(2569)
◆言语沟通的要领
1、善于引导病人谈话:医务人员是否具有同情心,是病人是否愿意交谈的关键。如果病人不能从医务人员那里得到同情和理解,他就很难主动提供自己对病情的理解和担心,这就使医务人员失去了宝贵的临床基础资料。对谈话内容表示感兴趣,也是使谈话成为可能的前提。特别是与沉默寡言的病人交谈时,一方面要注意找病人感兴趣的事件,另一方面在谈话开始时,对任何话题都要表现出相当的兴趣,即使是与病情无关的话题也不要急于打断,而要注意逐渐向与病情有关的问题引导。
2、开放式的谈话:开放式的谈话是使病人不能用是或否的答案结束提问,如当病人说:“大夫,我头疼。”医生应避免“吃片去痛药吧”这样的回答,最好说:“哦,怎么个痛法,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样可从病人的回答中继续提问。再如一位第二天就要做手术的病人告诉护士“我有点害怕”,护士说“不用怕”,谈话就这样终止了,其实这位护士也很想安慰病人,可是缺乏言语沟通的技巧,采用了封闭式的谈话,结果病人的心理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3、重视反馈信息:反馈是指对病人所交谈的内容,医务人员通过某种方式又把所理解的内容及时反馈给病人,如及时地点头,适时应答“哦,对”或目光接触病人,简单发问等。
4、谈话态度认真:与病人交谈时,如果听者心不在焉,或随便中断病人的谈话,或随意插话都是不礼貌的,听话时应集中注意力,使用病人能理解的词语。
5、处理好谈话中的沉默:病人谈话中出现沉默有几种情况:(1)故意的沉默,这是在寻求医生或护士的反馈信息,以证实自己所提供的信息是否是医务人员感兴趣的,这时,医务人员有必要给予一般性的插话或引导;(2)突然从自己的谈话中想到了另外的一些事情,这时医务人员最好重复病人刚刚提到的内容,引导病人按照原来的思路说下去;(3)有难言之隐;(4)思路进入自然延伸的意境,可适时提问打破沉默。
6、让患者产生认同感:沟通中常用“我们”一词,可加强医患双方的同伴意识,让患者产生认同感,要注意肯定患者感受的真实性,切不可妄加否定。如果患者的想法是病态的,不要立即否定,更不与患者争论。
◆ 非言语沟通的种类
1、静态:静态非言语沟通包括容貌修饰、衣着打扮、风度仪表等。
2、动态:动态非言语沟通又称“体态语言”,包括:
(1)动觉系统:如手势、体态、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的动作方式、强度、频率都在医患之间传递信息。据研究,信息的总效果=7%的语词+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2)超词语性系统:如音质、音调、语速及流畅性、语音振幅、语气停顿等。这些内容常反映病人的情绪状态,如紧张、焦虑、抑郁、激动等都可由此表现。
(3)时空系统:如时间、空间、朝向、距离等。医患交谈时间的长短、朝向与距离对医患交谈的气氛均有影响。
(4)视觉交往系统:如目光接触。目光接触是体态语言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医患双方目光接触的频度、专注时间等常显示重要信息。如抑郁、悲伤的情绪或儿童孤独症患者,目光接触都异于常人。